济南迈斯威尔智能技术有限公司:阀门采销平台
已有以下省开通了 济南迈斯威尔智能技术有限公司:阀门采销平台 分站 申请开通分站
客服电话: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行业 » 正文

原油价格暴跌有利于增加出口 国际市场带来持续性利空压力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20-04-11   浏览次数:755
核心提示:  自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施以来,国内成品油价格历史上第二次出现触及“地板价”的情况。3月17日,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,

  自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施以来,国内成品油价格历史上第二次出现触及“地板价”的情况。3月17日,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,由于近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下跌,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,自3月17日24时起,国内汽、柴油价格(标准品,下同)每吨分别降低1015元和975元。

  原油价格暴跌有利于增加出口

  3月17日,国家发改委宣布,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窗口将于24时开启。其中,汽油每吨下调1015元,柴油每吨下调975元,折合92号汽油每升下调0.8元,95号汽油每升下调0.84元,0号柴油每升下调0.83元。

  这是2020年成品油价第三次下调,也是2013年新定价机制实施以来的最大跌幅。本次调价过后,国内多数地区汽油迈入5元时代。整体来看,2020年汽油累计下调1850元/吨,柴油累计下调1780元/吨,折合92号汽油下调1.45元/升,0号柴油下调1.51元/升。

  对于这次调价的幅度,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、一线巡视员彭绍宗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国内汽、柴油最高零售价根据国际原油价格变化,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。从近10个工作日看,国际油价大幅下跌,平均水平已跌破每桶40美元调控下限,国内成品油价格将按机制大幅下调至对应40美元的水平,低于40美元部分不再下调。

  专业人士分析称,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,原油价格暴跌对中国经济利大于弊。具体来看,原油价格下跌能降低国内进口成本和经济运行成本,增大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,并且有利于增加出口。

  分析师则认为,本次成品油零售限价大幅下调后,能有效刺激终端用户消费需求,叠加国内正在恢复的复工及通行情况,消费端表现良好。

  此轮油价调价后,私家车主和物流企业用油成本将大幅下降。油箱容量50L的普通私家车加满一箱油将少花39.5元左右,市区百公里耗油7-8L的车型平均每行驶1000公里油费减少55-63元左右,满载50吨的大型物流运输车平均每行驶1000公里油费减少约332元。

  不过,也有声音提出,在疫情的大背景下,如果市场需求因油价下调而增长,国内成品油是否还能保障稳定供应?对此,中石化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,目前,中石化在全国范围内(包括湖北武汉)的成品油供应状况一切正常,能够满足市场需求。

  国际市场带来持续性利空压力

  除时隔4年再次触发“地板价”机制外,此次成品油价格还创下了2008年以来的最大调整幅度。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的通知,本轮调价汽油价格下调1015元/吨,柴油价格下调975元/吨。

  成品油分析师介绍,本轮调价后,全国大多数地区柴油价格约为5.5~5.6元/升,92#汽油零售限价约为5.4~5.5元/升。这也意味着油价将重回“5元时代”。

  以油箱容量为50L的普通私家车计算,这次调价后,车主们加满一箱油将少花39.5元左右;市区百公里耗油7~8L的车型,平均每行驶1000公里费用减少55~63元。而对满载50吨的大型物流运输车辆而言,平均每行驶1000公里,燃油费用减少332元左右。本次调价对于私家车主和物流企业来说,成本将大幅减少。

  隆众资讯分析师李彦表示,俄罗斯及沙特陆续提出增产计划,海外疫情仍在蔓延,全球股市屡现熔断,都为当前的国际原油市场带来持续性的利空压力。以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水平计算,下一轮成品油调价开局将呈现下行趋势,不过由于国际油价已经普遍低于40美元/桶,下一轮大概率将触发保护机制。

 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预计,综合多方面因素,国际油价在40美元/桶或40美元/桶以下的低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。

  从需求方面来看,海外疫情呈蔓延之势,防控形势日益严峻,全球经济增长受到明显影响,其中交通运输业首当其冲,成品油和航空煤油消费需求大幅下降,一季度原油需求预期由升转降,预计疫情对全球原油需求的影响至少会持续整个上半年。

  从供给方面来看,沙特开打价格战后,沙特阿美计划4月份原油供应量增至1230万桶/日,与1月份供应量相比增长近25%。同时俄罗斯也计划从4月份开始增加原油产量。如果双方不回到谈判桌上,按此产能进行扩产,二季度全球原油将面临严重的供应过剩,原油价格也将持续保持低位。

  目前,国际市场普遍看空未来油价走势,不少机构甚至预测国际油价有可能会跌至20美元/桶的水平。

 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违规举报 ]  [ 关闭窗口 ]

免责声明:
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、企业机构、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,仅供参考。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如果有侵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。






打赏
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:"xxxxxxx",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,热点产品深度分析!
 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首页|找订单|找工厂|看款下单|面辅料市场|服装资讯|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付款方式